目前为止最靠谱的关于衰老的理论

唐哲 2017-07-30 16:30:16 好文分享 3954 ℃ 0 评论

    首先说明这是我看了万维钢老师的文章后的总结,因为原文有6篇,太长了,我整理了一下,不是我的原创,感谢万维钢老师,也感谢伊丽莎白·布莱克本和埃利萨·埃佩尔的《端粒效应》这本书。

    很多人五十岁以前几乎没什么病,一过五十岁各种病都来了。老人得病并不是因为运气不好,也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儿,根本原因就是老了。衰老是个系统性的过程,全身的各个器官都在变老。 你不服不行。

    blob.png

    可是我们观察世界上的人,总有些人老得比一般人慢。那就算一定要变老,我们能不能老得慢一点呢? 以前主流的答案,是这主要是遗传基因决定的。比如杨振宁先生就经常跟记者说,他家的基因好所以他身体特别好。我们看杨振宁先生82岁还能跟翁帆女士结婚,今年已经90多岁了,还很健康,也许等翁帆老了杨振宁还活着。所以基因好没办法,确实厉害。 但另一方面,环境肯定也有作用。人身上任何一个功能的表达都不是基因单独决定的 —— 基因仅仅是提供子弹,这个子弹能不能打出去还是由环境决定的。生活方式肯定有用吧?中国有个传说,春秋时代伍子胥因为被人追杀,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巨变,竟然一夜之间白了头。这个故事很夸张,可是我们经常观察到,很多人在生活压力之下,在人生中某一段时间就是会加速衰老。

    既然不好的生活能让人加速衰老,那似乎就应该有什么“好的”生活能让人减缓衰老。 对此民间有很多经验和说法,有人说锻炼使人年轻,有人说心态好使人年轻,有人说吃补药使人年轻 —— 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根据。

    想要真正理解衰老,我们需要分子生物学。人之所以变老,是因为身上的某些细胞不再更新了。 

    有个著名的哲学典故,说从前有一条船,你每天换一个零部件,直到把船的所有部分都替换成新的 —— 那请问,这条船还是原来的船吗?

    人体差不多就是这条船。我们身体的各个地方都有细胞在不断地被更新替换,表面看来人还是这个人,但是细胞都已经换过好多遍。等于说每隔一段时间,我们几乎就是一个新人。如果能这么一直保持更新,你就不会老。 细胞是通过分裂更新的。问题就在于,有些细胞只能分裂这么多次。一定次数之后,这个细胞就不再更新了,它会失去作用,它对应的组织就会衰老,人就老了。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分裂次数的限制呢?原理就在于“端粒”。

    咱们先复习一下最简单的中学生物知识。人体的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。染色体包含一个人的完整遗传信息,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。DNA 代表遗传信息编码,是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结构。所谓基因,就是染色体上一段一段的 DNA 序列。“端粒”,就是染色体末端的 DNA 序列。端粒上的 DNA 不参与编码,序列固定不变。你可以把染色体想象成一根鞋带,而端粒就是鞋带的塑料头儿,把鞋带给包起来,没有这个塑料头,这条鞋带就散了,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,起到了保护 DNA 序列的作用。 每一次细胞分裂都要复制染色体。每次复制染色体的时候,端粒内侧的 DNA 是全面复制,但是端粒那一段的 DNA,每次都会少一点。这就是说细胞每分裂一次,端粒就要变短一点,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程度之后,它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就没有了,染色体就不能正常复制,细胞就不能分裂了,拿鞋带来比喻,就是每复制一次,塑料头就短了一点,等塑料头短到一定程序的时候,鞋带就散了。 

    

    如此说来,人变老的本质原因是端粒变短了。一个典型的人,刚出生时候的端粒长度是一万个碱基对,到35岁的时候就剩下7500个,到60岁就剩下4800个。 每个人的端粒变短速度不一样,所以每个人衰老的速度不一样。端粒越短,人就越容易患病而死。还有一个研究,选取一些人做了端粒长短的测试,把这个测试结果保留,然后看这些人在未来三年身体会怎样。结果很明显,当年端粒越短的人,三年之内得病的就越多。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很多。

    如此说来,看一个人老不老不能看出生年龄,得看他端粒的长短。 现在有更进一步研究发现,端粒长度影响你皮肤的老化程度、有多少白头发、心肺功能、骨头情况,而且还影响你的认知能力。包括阿兹海默综合征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),都可能端粒变短导致的。 为什么有些老人长寿?因为他们的端粒长。从出生开始,年龄越大的人端粒就越短。75岁的人平均端粒长度达到最短,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年龄。 但有意思的是,为什么过了75岁以后,反而是年龄越大的人端粒越长呢?这就是“幸存者偏误”!是只有端粒足够长的人,才能活过75岁。可能是基因好,也可能是别的原因,长寿老人的端粒特别长。 有个13岁的小女孩,满头白发,步履蹒跚,各项生理机能都退化了。结果一查,一个特殊基因导致的端粒失调。她的身份证年龄很小,但她已经是一个老人。 所以这一切都在于端粒。细胞分裂一次,端粒就缩短一点。端粒决定了我们的宿命。 不过布莱克本有个好消息 —— 端粒其实是可以再次变长的。      1984年,布莱克本偶然在实验室发现,端粒有时候不但没缩短,反而还变长了一点。布莱克本赶紧寻找端粒增长的机制,很快她的一个学生就分离出来一种酶 — 他们把它命名为“端粒酶”。 人体中本来就有端粒酶。端粒可以通过端粒酶复制 DNA,从而减缓变短,甚至实现增长。只要有充足的端粒酶,细胞就能一直分裂下去!问题就在于,人体中端粒酶的活性经常不足。 那你可能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 —— 我如果吃点什么能加强端粒酶的药,不就逆转衰老了吗? 这样的药的确存在,而且现在有卖的,但是布莱克本警告说,你不应该吃这个药。端粒酶如果过多,某些原本不该继续分裂的细胞也会继续分裂 —— 癌症就是这么来的。端粒酶不足,人会变老;端粒酶过多,人会得癌症。事实上有人正在研究怎么用控制端粒酶的方法治疗癌症。 只有靠人体自身机能生产端粒酶,才能刚好控制在危险线以下,不导致癌症。 

    我们再回到刚开始的问题。现在这个问题变成了:到底什么东西影响了人体自身的端粒酶?为什么有些人的端粒就这么长呢?

    这本书的第二作者埃佩尔,本来就是一个从事心理压力研究的学者。她在研究中注意到一个现象,那些长期照顾家里生病的孩子的妈妈们,看上去都老得特别快。看来似乎是生活压力导致了变老。 埃佩尔听说了布莱克本关于端粒的研究,她联系布莱克本,说你能不能测量一下这些妈妈们的端粒长度。布莱克本这时候正好在想办法研究有什么外界因素能影响端粒长度,两人一拍即合。 她们找到很多长期照顾患病孩子的妈妈,做了端粒测量,然后她们发现三个事实。 第一,总体来说,一个母亲照顾孩子的时间越长,她的端粒长度就越短。 可是也有一些母亲,照顾孩子时间很长,但是端粒似乎也没有缩短太多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关键在于你“感觉到”自己承担了多大的生活压力。 第二个事实就是,那些感受自己照顾孩子的压力特别大的母亲们,端粒是最短的。 第三,这些感受到压力最大的母亲,她们的端粒酶的活性也是最差的。 的确是生存压力让她们老得这么快。这就解释了我们前面说的“伍子胥问题”,为什么有人会加速衰老。 

    咱们先来想像一个场景。假设你在某个公司工作,平时就很忙,经常加班,你感到有点劳累,但还能应付过来。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,你一方面希望能更进一步,另一方面也有点担心被裁员。有一天,老板突然宣布,明天要搞一个员工能力考核,考得好的升职加薪,考得差的就要被裁。请问你此时,会是什么样的心情?

    现在科学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,你面对像这样的书面时候的心态,决定了你变老速度的快慢。

    上面提到了那些照顾孩子的母亲,有些妈妈照顾孩子的时间很长,但端粒变短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两位作者说,关键不在于压力本身,而在于你对压力的感受。

    端粒变短,是“你对压力的反应”的反应。

    人对压力有两种不同的反应。

    第一种反应叫“威胁”。如果你走在丛林之中,手无雨铁,突然跳出来一只老虎要吃你,你感到非常害怕,你的反应就是对威胁的反应。

    你的血管会收缩,你的血流量会减少。你的肾上腺会释放皮质醇,给你带来更多的葡萄糖。你的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。你的迷走神经的活动会下降,这使得你的表情变僵硬。你可能会感到无法移动,你的手脚冰冷,你甚至想释放一下膀胱。这些生理变化,是几十万得甚至更长时间的进化使然,会让你在被动物咬一口的情况下,流的血少一点,疼痛感小一点。如果你侥幸活下来,你受的伤就不至于太严重。而正是这些生理反应,让你的端粒变短。

    第二种反应叫“挑战”。同样是面对一只老虎,如果你不但不害怕,还把这当做一个成为打虎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,你的生理反应就会不一样。

    你的心率还是会增加,你的肾上腺还是会释放皮质醇,可是你的血管没有收缩,你的血液中含氧量提高了,你现在有更多血液流向大脑和四肢,你把全身的资源都调动起来,准备战斗。你感到很兴奋。

    这也是那些最成功的运动员面对重大比赛时候的感觉。他们把威胁变成挑战,把压力变成动力。如果你能保持这样的心态,你的端粒就会很长。

    面对压力人的端粒变短速度,取决于你的“威胁”感和“挑战”感各占多少比例。

    我以前听说过一个研究。大概是普林斯顿大学,用刚入学的新生做了一次实验。实验是给新生组织了一次考试,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。“威胁组”的学生被告知,这个考试是看看你们到底够不够资格上普林斯顿;而“挑战组”的学生们被告知这次考试的试题很难,是为了看看他们到底能优秀到什么程度。

    结果是挑战组的成绩大大好于威胁组。

    我以前听说这些研究就觉得这也太玄了,但是你考虑到血液流量都变了这种生理反应,这些结果似乎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如何转变压力感?书中提供了几个实践证明有效的消除压力感的方法。

    人生最严重的一种威胁是身份认同威胁。比如一个人没有通过什么考试,或者被公司裁员了,他就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身份认同。本来我认为我是个优秀的人,现在我是不是不行了?我还有价值吗?我何以自处呢?

    这时候你一定要冷静。要知道人生是复杂的,你的身份有多个维度。你不但是个员工,你还是妻子或者丈夫,父母或者子女,是朋友,是社区的重要成员,是个好公民。你的价值体现在所有这些维度上,就算其中一方面暂时出了问题,你还是社会中流砥柱和国家栋梁。

    说白了,就是你要想的“宽”一点。

    另一个办法则是想的“远”一点。

    比如你可以用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看自己,甚至你可以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。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心里对自己直呼其名,而不是说“我”,你的威胁感、焦虑感和羞耻感就会降低。

    你还可以假想一个自己是在参演人生的电视剧,而另一个自己正在从远处观看。从远处看,你遇到的这些困难可能不算什么。想想十年之后这件事又算得了什么。

    还有三种情绪也会影响端粒。

    第一个情绪是“敌意”。

    假设你是一个中年男子,性格比较强势。最近你的工作有点不顺利,身边的人跟你配合得也不是很好,你看哪儿都觉得不对。工作了一天,你带着不满回到家里。妻子正在做饭,而你注意到,厨房的桌子上摆着很多没用的广告。你心想,早上走的时候你已经告诉妻子把广告垃圾扔掉,她怎么没扔呢?你觉得妻子太懒了,你就去指责她。

    这就是敌意,难道你没看见她在做饭吗?可能还是给你做饭。

    抱怨排除的队伍长很正常,但是如果你觉得队伍长是因为排队的那些人有毛病、他们都在专门跟你做对,那就不正常了。

    敌意感强的人中,男性居多。敌意会让你跟周围人的关系变差,你会陷入更放纵的生活方式,比如贪吃、抽烟、喝酒。你的健康会变差,你的端粒会变短。

    第二个情绪是“悲观”。

    悲观的人里面女性比较多。悲观,就是对事物总有一个负面的预期。

    比如两个人一起在树木里散步,走着走着发现一条以前没走过的小路。正常人可能想探索这条小路,觉得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很好玩,可能会有什么惊喜。可是悲观的人,一遇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总是往坏的一面想,这条路可能危机四伏,也许有野兽,也许有坏人!

    我们可以想见,悲观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,因为他总是预期自己处理不好,肯定是威胁感大大强于挑战感。悲观者的端粒,的确更短。

    第三个情绪是“胡思乱想”。

    人是动物界唯一一个不“活在当下”的物种。

    别的动物都是现在干什么事儿就想什么事儿,只有人可以在干一件事的时候,想另外一件事。有人做过严肃的大规模研究,人们在一天中50%的时间段内,想的事儿都不是正在经历的事。问题就在于,很多情况下人想的是负面的东西。所以,干脆什么都不想反而是延长端粒的好方法。有个简单的冥想训练是用三分钟的时间体会自己的呼吸,培养专注力,不过我觉得把注意力集中在念佛上,除念佛外什么都不想也是个好方法。

    锻炼对端粒的好处?

    人的细胞中有一种分子叫“自由基”。这其实就是普通分子,但是少了一个电子。因为少一个电子,自由基就会吸引它周围其它分子的电子。而其它分子被自由基剥夺一个电子之后,又想去找别的分子要一个电子。这样一个传一个,就把很多分子都传染了。链式反应发展下去,就会导致整个细胞出问题。太多细胞出问题,人就会得病。这就是氧化应激。

    所以自由基对身体有害。但自由基是不可避免的,我们的新陈代谢系统会随时产生自由基。

    自由基的敌人,也就是我们的朋友,叫“抗氧化剂”。抗氧化剂会送给自由基一个电子,这样自由基就不用再找别的分子要电子了,而且抗氧化剂还不会因此而有什么传染性。

    所以你需要用抗氧化剂去平衡自由基。如果人的抗氧化剂产量太少,平衡不了自由基,那么氧化应激反应就会开始,人就会得病。

    那么锻炼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?锻炼增加自由基。

    锻炼的时候,你会消耗更多的氧气,你的新陈代谢会加快,你身上的自由基就会增加。

    自由基增加本身是不好的,但人体是个反脆弱系统,突然增加的自由基,会激发你的身体对抗性地增加坑氧化剂。结果你多生产出来的抗氧化剂比多出来的自由基还要多。所以锻炼改善了抗氧化剂和自由基的平衡,减轻了氧化应激。

    锻炼能让人的端粒更长。有人对1200对的同卵双胞胎做调查,他们的基因都是一样的,后天生活环境也差不多,但是如果一个爱锻炼、一个不爱锻炼的话,那个爱锻炼的就比不爱锻炼的端粒长。

    压力大的人、说自己压力太大没时间锻炼的人,更要锻炼。锻炼可以减压。对那些照顾患病孩子的妈妈们的研究表明,经常锻炼的比不锻炼的端粒长很多。一个原因大概是锻炼能让人获得愉悦感,每次锻炼之后,你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保持心情愉快。

    第一类是“有氧耐力训练”。最典型的就是长跑,跑起来心跳加快、气喘吁吁,所以是有氧训练。有实验表明,每次跑四十五分钟,每周跑三次,坚持六个月,你的端粒酶的活性就能提高两倍,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效果。跑或者走都可以,使60%的劲儿,强度要达到你稍微感到有点儿气喘吁吁,但又能说话的程度。每次40分钟,每周三次。

    第二类是“高强度的间歇训练”。这是短跑结合恢复的办法,快跑几分钟,停下来慢走休息,然后再快跑。这种训练对端粒酶的效果和有氧耐力训练是一样的。先热身10分钟,然后把下面活动重复四次,快跑:3分钟、慢跑:3分钟、走路恢复:10分钟,这个流程,每周三次。

    人生的项目,有些是竞争性的,有些是非竞争性的,端粒就是个非竞争性的项目。一个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,但如果只是想健康地活的长一点,那还是比较容易的!

    人生在世要活得潇洒一点,没必要时时刻刻担心健康,但是我希望,至少我们每次系鞋带的时候,都想想自己的端粒。


来源:唐哲博客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请填写验证码
«    2024年4月    »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
搜索
网站分类
站点信息
  • 文章总数:89
  • 页面总数:1
  • 分类总数:4
  • 标签总数:19
  • 评论总数:97
  • 浏览总数:617505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唐哲 - 和仲科技